新一輪急跌揭幕
仿佛扶不起的阿斗,在蒼白的美國經濟數據面前,剛剛有所起色的全球股指再度深幅跳水。
與10月13日一樣,15日或許也將在許多年后的歷史教科書中被提及。 在這兩天,美股分別創(chuàng)下了暴漲與暴跌的歷史記錄。
15日,美國道瓊斯工業(yè)指數暴跌733.08點或7.87%,收于8577.91點,標普500指數與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跌幅也分別達9.03%和8.47%。
美股的突然急跌,使阿根廷與巴西兩個西半球鄰居的股市也遭遇投資者拋棄,對應的MerVal指數與IBOVESPA指數,分別下跌12.15%和11.39%,成為新興市場的領跌者。
數小時后,亞洲股市也開始跳水,日經225指數開盤后迅速滑落,尾盤收跌11.41%;香港恒生指數、首爾綜合指數、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與中國上證指數在16日的跌幅也分別達到4.80%、9.44%、5.25%和4.25%;隨后開盤的歐洲股市,其主要股指跌幅亦超過2%。
值得一提的是較早前被當局緊急縮窄跌停板的臺灣股市(從7%到3.5%),竟出現(xiàn)絕大多數上柜公司開盤后便告跌停的奇景,臺灣加權指數尾盤收跌3.25%。
與之前導致股價大跳水的原因不同,本輪急跌的導火索不再是部分微觀市場主體遭遇巨虧的消息,而是未來整體經濟走勢的越發(fā)悲觀。
按高盛美國經濟研究團隊Seamus Smyth的判斷,隨著美國**公布了銀行資本重組和為金融機構債務提供保險的方案,這可能標志著政策舉措大量密集出臺的階段已經結束,金融市場的焦點可能將重新回到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的數據上。
“我們認為從今天到未來2-3周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有較強的可預見性,房地產、消費支出、工業(yè)、就業(yè)四個方面的數據或傾向于顯示衰退水平上的停滯,或進一步顯著的惡化?!盨eamus Smyth表示。
“隨著各國經濟數據的一層層撥開,經濟衰退的陰影終將逐漸吞噬每一位投資者的樂觀情緒。”香港一家大行策略分析師告訴記者。15日美國發(fā)布低于預期的9月零售數據與PPI數據便成為是次全球急跌的導火索。
在經濟衰退的預期下,大宗商品價格同樣應聲而落。
15日,LME基本金屬價格整體大幅下挫,期銅與期鋁的價格分別下跌7.17%和4.91%。受未來需求變弱影響,作為經濟投資行為基石的礦業(yè)股,正成為本輪下跌的焦點。
因發(fā)布由于全球經濟衰退的威脅可能導致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下降的警告,礦業(yè)巨頭Rio Tinto在15日的交投中重挫16.6%,英國礦業(yè)雙雄Xstrata、Anglo American也分別急跌19.6%和20.1%。(南方網 王小明)